(通讯员 张博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作用,11月9日,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姜俊毅、副院长麻华带队和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代表一起,在青山绿水间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课。

打卡“网红村”,红色故事“看得见”。堰河村可是个“宝藏村”——全国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4A级景区,还是襄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师生们第一站就直奔堰河村史馆。在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看得见”的奋斗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农具,把大家拉回了那个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逆袭”的年代。讲解员口中的“穷山村变美乡村”故事,比任何剧本都更动人。师生们边看边感叹:“原来党建引领不是空话,是真的能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田间地头开讲,党课也能“唱”出来。参观结束后,姜俊毅在村史馆里开讲了一堂“定制版”实践党课。她巧妙地把堰河村的发展故事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给同学们划重点:“红色资源是最好的‘教材’,乡村振兴是最活的‘课堂’。”她还不忘给音乐舞蹈专业的学子们“布置作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嘱托记在心里,用专业技能为乡村文化“加码”,让“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田野里生根发芽。

随后,师生党员前往堰河“人民大会堂”前进行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列队肃立,举起右拳,目光坚定,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堰河村的田野间,既是对入党初心的回望,也是对使命担当的重申。

这次“实地参观+现场党课”的“套餐”活动,让师生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次“充电”转化为“续航”的动力,把专业所学与乡村所需精准对接,用艺术为乡村振兴“奏”出新乐章。音乐与舞蹈学院也将以此为新起点,在“十五五”规划的蓝图上,继续书写“艺心向党”的青春答卷!
审核:姚朏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