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碧高 姚朏朏 刘群 )2025年上半年,我院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及科研领域成果斐然,教师团队屡获殊荣,学生竞赛表现卓越,科研课题全面开花。同时,学院暑期“三进”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以艺术赋能教育,点亮童心,展现了学院师生的责任担当与艺术情怀。以下为详细纪实。
一、教师教育教学主要成果
本年度上半年,我院教师在教研项目方面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校级大学美育类教研专项2项、课程思政类教研专项2项、教学研究类项目3项,推荐省教育学会高等教育重点规划项目1项。在教师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得校级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校级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有2门课程获得课程思政教学优秀设计方案。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标兵1人。
表1:教师2025年上半年教育教学主要成果
序号 | 项目类别 | 课题/项目名称 | 立项负责人 |
1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新时代大中小美育“创演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 周琼 |
2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 由艳 |
3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产学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马明明 |
4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师资培训:基于AI互动技术的钢琴教学法创新与师资实践培训 | 王璐 |
5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新文科和美育双重视域下基于 AI 赋能的《萨克斯》课程教学探究 | 王一帆 |
6 | 校级教学成果项目 | “三台共建、四个对接、五级实践”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麻华、李碧高等 |
7 | 校级大学美育教研项目 | 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美育教学的创新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 王一帆 |
8 | 校级大学美育教研项目 | “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音乐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靳钦涵 |
9 | 校级课程思政教研项目 | “四促并举”模式下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育人实践创新探索 | 李君琰 |
10 | 校级课程思政教研项目 | 大学生慢就业的心理动因及教学干预策略研究——职业生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赋能课题 | 廖星铭 |
11 | 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类教研项目 | 数智赋能襄阳地区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研究 | 高瑾 |
12 | 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类教研项目 | 数字化赋能高校器乐教学革新与实践探索 | 沈佳虹 |
13 | 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类教研项目 | 数智赋能高校舞蹈技术课“知-学-练-创-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郑碧松 |
14 | 校级教育教学竞赛 | 剧目排练(五)获校级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 张啸 |
15 | 校级教育教学竞赛 | 歌曲写作获校级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三等奖 | 刘群 |
16 | 校级教育教学竞赛 | 声乐演唱获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 王宏丽 |
17 | 校级教育教学竞赛 | 剧目排练(五)获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 张啸 |
18 | 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 | 荣获教师流行音乐组优秀奖 | 肖森 |
暑期学生学科竞赛主要成果
在暑期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表现优异,斩获多项佳绩:廖宇兰、夏川琪同学分别获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综合师范院校本科生民族声乐组和钢琴艺术指导学生美声歌剧组铜孔雀杯。王昕茗同学获中国好创意音乐舞蹈类专项赛国赛二等奖,其参与的第十八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及202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南纪·东坡赴杭〉多轨混音》项目均获国赛三等奖。张译文同学获第五届浙江扬琴艺术节表演专业青年本科C组银奖,董鹏英同学获表演专业青年本科B2组铜奖,以及二人组成的重奏组合获青年组B组铜奖。
表2:学生学科竞赛主要成果
序号 | 项目类型 | 获奖名称及级别 | 获奖学生 |
1 | 第11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 | A类国赛民族声乐组铜孔雀杯 | 廖宇兰(指导老师:王宏丽) |
2 | 第11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 | A类国赛钢琴艺术指导歌剧组铜孔雀杯 | 夏川琪(指导老师:傅晓静、马明明) |
3 |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A类国赛三等奖 | 王昕茗、任怡洁、成楚、赵佳欣(指导老师:甘利雄) |
4 |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A类省赛一等奖 | 王昕茗、任怡洁、成楚、赵佳欣(指导老师:甘利雄) |
5 | 第18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 A类省赛三等奖 | 王昕茗、周小丫、张亚鹏(指导老师:甘利雄) |
6 | 中国好创意(第19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A类国赛歌曲创作-专业组二等奖 | 余思霍(指导教师:高瑾、甘利雄) |
7 | 中国好创意(第19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A类国赛歌曲创作-专业组二等奖 | 王昕茗(指导老师:甘利雄) |
8 | 中国好创意(第19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A类国赛歌曲创作-专业组二等奖 | 平措曲珍(指导老师:麻华) |
9 | 第5届浙江扬琴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扬琴演奏比赛 | 省赛青年本科C组银奖 | 张译文(指导老师:杨昭君) |
10 | 第5届浙江扬琴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扬琴演奏比赛 | 省赛青年本科B组铜奖 | 董鹏英(指导老师:杨昭君) |
11 | 第5届浙江扬琴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扬琴演奏比赛 | 省赛青年本科B组铜奖 | 张译文、董鹏英(指导老师:杨昭君) |
三、教师主要科研成果
2025年度上半年音乐与舞蹈学院获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立项9项,其中重点二类课题1项,一般课题8项。获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2024年度“襄江策论”一般课题立项3项。获襄阳市文联文艺理论研究课题立项9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7项。获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课题立项10项。
表3: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与“文联文艺理论”研究课题立项
序号 | 项目类别 | 课题名称 | 立项教师 |
1 | 汉江智库“重点二类课题” | 供需协同视域下襄阳市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与留襄率问题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 廖星铭 |
2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市独立音乐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与破解之策 | 麻华 |
3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本土表演类“非遗”与基础音乐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 曾静 |
4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市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路径与策略 研究 | 吴亦桐 |
5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美育资源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 王一帆 |
6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市新时代美育“浸润行动” 实施背景下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对策研究 | 赵勇 |
7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市非遗舞蹈短视频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 | 郑碧松 |
8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襄阳音乐类非遗融入基础教育的路径研究 | 郭慧珍 |
9 | 汉江智库“一般项目” | 音乐文化助力襄阳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 吴思 |
10 | 文联文艺理论“重点课题” | 襄阳腔的声腔演变与戏曲音乐体系建构研究 | 王宏丽 |
11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音乐类“非遗”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襄阳市昭明小学等三校为例 | 郭慧珍 |
12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襄阳市舞蹈培训机构教师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 郑碧松 |
13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非遗视域下襄阳花鼓戏合唱改编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合路径研究 | 赵琬玥 |
14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襄阳市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马明明 |
15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音乐产业融合背景下襄阳音乐从业者多元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 陈晓曦 |
16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音乐文化赋能襄阳区域文旅中心建设的路径研究 | 吴思 |
17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数智时代襄阳花鼓戏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 陆文芳 |
18 | 文联文艺理论“一般项目” | 传统曲艺的现代化转型:以襄河道坠子为例 | 曾静 |
四、暑期“三进”工作总结
1.艺术赋能乡村,青春点亮童心 ——学院志愿服务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纪实
学院暑期组建“音为爱”本禹志愿服务队、“音为有你,‘乐’动青春”志愿服务队、“艺启童行”以及由校院两级共同指导的“卧龙·青耕”共4支志愿服务队,师生总计50人,获得省级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4项。
“音”为爱本禹志愿服务队在檀溪湖社区以“艺术赋能成长,陪伴点亮童心”为宗旨,开展爱心托管服务,覆盖200余名儿童。通过“音乐+绘画”“红色歌曲传唱”“非遗剪纸”“消防安全实训”等多元课程,将美育与德育、安全教育深度融合,受到社区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并获得团襄阳市委书记周才磊的亲切走访与充分肯定。
“音为有你,‘乐’动青春”志愿服务队在花栎木店村成立“小红花艺术团”,开展合唱、舞蹈、科技启蒙等课程,创新实施“艺术之星”积分激励机制,并成功组织汉藏儿童千里连线活动,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被各级媒体广泛报道。
“艺启童行”志愿服务队深入保康县孙家湾村,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展音乐思政课、乡土文化传承、舞蹈编排等活动,全体队员获保康团县委感谢信,谭咏琪同学更获团县委书记亲自上门表彰,彰显了湖文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卧龙·青耕”乡村振兴促进团以堰河村为基地,围绕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五个振兴”,开展助农直播、茶文化体验、留守儿童美育课堂、乡村文艺汇演等活动,实现了高校资源与乡村发展的有效对接,展现了多学科融合服务的优势。
四支团队累计获得各级媒体报道75次,其中国家级媒体17次,省级媒体28次,市级媒体28次,县级媒体2次。已成功申报“襄阳市优秀志愿服务队”“保康县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乔羽欣、程鑫、沈菲等10余名同学申报市级优秀志愿者,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同时,我院吕忠福、赵勇两位老师带领“音为爱”音乐疗愈志愿分队深入襄阳市安定医院青少年住院部,结合心理学与音乐治疗的理念,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活动。

2.以艺术传承创新,用教育点亮使命——教师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践与担当
我院刘群、肖森两位教师分别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两个重要培训项目,即《长征主题音乐青年创作人才培训》和《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
刘群老师参加的“长征主题音乐青年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由赣南师范大学承办,旨在深入挖掘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青年音乐创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专业能力。刘群老师深受启发,创作出《星光》《我在幸福的生活里》两首具有鲜明主题意识与艺术感染力的长征题材原创歌曲,既体现了对革命精神的致敬,也展现了新时代音乐创作者的文化担当与艺术追求。
肖森老师参与的“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项目由吉林艺术学院承办,课程设置涵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舞台实践”等多个板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系统学习与高强度训练,肖森老师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也在演唱技巧和舞台表达方面获得了显著提升,为今后的教学与舞台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两位教师参与国家级高层次艺术培训项目,既是对我院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也为我院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学院将继续鼓励教师参与各类高水平学术与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创作能力,为推动新时代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审稿人: 麻华